除了划龍舟、吃粽子外,你不可不知的端午節習俗由來



2020 的天氣真的太奇怪了,還沒過端午,天氣就熱得不像話,流傳在民間的說法,端午過了就可以收冬衣,代表夏天正式到來好像在今年要破功了,但為何老一輩有這樣的說法,還有我們,除了關心端午節有哪些活動,連假3天可以去哪玩之外,好像對端午節的由來與習俗不是太了解,嘿嘿~~~就讓friDay小編編來幫大家整理一下


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五日,也是華人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。剛開始是因為端午跟夏至時間接近,氣溫開始節節上升,蚊蟲孳生,疾病多發的時期,所以也跟驅離瘟神和祭祖有關,又稱天中節、端陽節、午日節、五月節、龍舟節、浴蘭節等。亞洲地區也幾乎都可以見到過節的習俗。


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,一起來看看


習俗一:划龍舟


原是古越民族的祭神活動,古越人將船當作送走災邪的工具,既然送邪,也就愈快愈好,就衍生出端午競渡的習俗了。後來因屈原投江自盡,楚人十分哀悼,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啃食屈原屍體,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,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。唐代沿襲紀念屈原之說而流傳至今。


習俗二:吃粽子

傳統上龍被視為水神,古越民族常用筒粽祭龍,也是越人祭祖先龍的活動。粽子裡包紅棗也有傳宗接代的意涵存在。後來因為屈原而演變成端午不可或缺的習俗之一。在古代,粽子的寓意很多,不僅僅是紀念屈原,也有傳宗接代,延續香火吃粽子,寓意求子,或則粽子也是求取功名高中的諧音,都是為了討個好彩頭。粽子方面南北各有特色,而客家人的粽子還分鹼粽祭祀,鹹粽則純粹用來解饞。

習俗三:掛艾草與菖蒲


起源於商周時期,古人把5月視為「惡月」,5日則為「惡日」。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這天是非常不祥的日子,會進行各種儀式來驅邪避凶。艾草代表招百福,插在門口可使主人身體健康。而菖蒲特有香氣與天然驅蟲效果,被推崇為天中五瑞之首,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,因外形被視為能趕走「百陰之氣」,葉片呈劍型,插在門口可以避邪,是代代相傳端午必備的靈草。


習俗四:午時立蛋

相傳在端午節立蛋成功的人,未來一年會有好運兆。而在中國少數民族,也會將立蛋拿來作為收驚使用;而中國4000年前則選在春分立蛋,是為了慶祝春天的來臨。俗話說:「春分到,蛋兒俏」,就是這麼來的。


想成功「立蛋」可是有訣竅的,小編不藏私,立蛋技巧一次大公開~

1、心情平靜:立蛋動作需要很細膩的操作,所以情緒不能起伏太大,另外手的平衡感也要好,否則很難成功的。
2、選對地點:蛋在光滑表面上如玻璃、金屬或塑膠片上,100%失敗,反之,摩擦力較大的水泥或柏油/石子地,就容易成功。

3、提供隱形支撐:最後一個算是偷吃步,幫立蛋增加更多的"隱形摩擦力"。

      找些細砂子或家裡炒菜用的鹽粒,在桌子上先撒上一「小」堆,然後把蛋細心地立好後,再把沙/鹽堆吹掉,就大功告成了!

習俗五:飲沐午時水


午時水又名為陽水。人們在中午取水後,在端午節在上午11點到下午1點間放在陽光下曝曬後使用,據說可長時間保存,是具有可以除穢、轉運、解暑熱去時疫等功效的神水,也是台灣民間過端午的重要習俗。俗話說的好,「午時水飲一嘴,較好補藥吃三年」、「洗午時水,無肥亦水(漂亮)」、「午時洗目睭(眼睛),金到若烏鶖」。(小編編提醒:若要使用午時水,請記得煮沸後再使用喔)


另外在台灣的端午節,除了保留大量傳統漢人端午禮俗之外,還會吃桃李、茄子及菜豆,一般認為是代表健康長壽,當地俗話說「食茄吃到會搖,吃豆吃到老老」。

但苗栗客家人則認為李子象徵子孫繁衍和可以預防中暑,吃長豆是因為長豆形狀像蛇,吃了就不會被蛇咬,吃茄子則可預防蚊子咬等。


其實都是希望透過天然食物本身的營養素,增加身體的抵抗力,小編最推薦這時候吃櫻桃、奇異果、水蜜桃、玉荷包了,既是當季盛產,營養滿分好滋味,現在買正划算!!


目前廣為人知的端午節由來


由來一:紀念詩人屈原


第一個就是大家熟知的屈原投江的故事,早年受楚懷王信任,且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稱。據司馬遷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中記載,屈原遭上官大夫離間而失寵,被楚國頃襄王貶謫至江濱,從此鬱鬱寡歡,創作完離騷後,抱石自投汨羅江自盡,以明其「眾人皆醉而我獨醒」之志。

由於離騷取楚地民歌的語言特點,打破了《詩經》的四言句式,把句式加長,擴大了詩歌的容量,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。才讓之後世世代代的文人,對屈原推崇備至,甚至在民國時期,端午節也被稱為詩人節。


由來二:古越民族龍圖騰祭


相傳古代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吳越人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,在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龍圖騰儀式,以求來年風調雨順、大豐收。龍在古時候就被視為水神,吳越人會把食物裹在樹葉或裝在竹筒中,投到江裏去祭祖給龍享用。也有在這天劃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。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,也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。而傳統上五方都有各自代表的龍,也對應五行,所以「五」這個數字也是代表龍,端午常見的五色絲也是有代表五方龍的意涵。


由來三:紀念孝女曹娥


曹娥是東漢時上虞(浙江紹興)人,十四歲時父親曹盱東駕船在舜江中迎潮神而遭遇不測,沉入江底,數日不見屍體。曹娥十七天晝夜不停的沿江號哭。在五月五日也投江,最後抱出父屍一起罹難。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,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,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,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,也在端午節這天有相關的紀念活動。